公司动态

半岛综合app官网客户端下载向“新”摸“高” 成都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

作者:小编 点击: 发布时间:2024-07-30 05:27:20

  成都将低空经济纳入重点产业链,图为飞行汽车验证机起飞瞬间。记者 熊一凡 摄

  7月19日举行的成都市2024年第三季度“三个做优做强”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主会场选址在成都未来科技城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园项目所在地。这背后显示出成都在产业发展中对“生态圈”和“产业链”的聚焦和重视。

  主会场不远处便是遨天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智造基地。“智造基地刚刚装修完工,预计8月底正式运行,期待产能倍增!”遨天科技CTO何远期待着。

  全面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成都围绕产业建圈强链谋划改革举措,以更大力度推动工业企业升规提质,全面推动经济量质齐升。瞄准新型工业化,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在位于简阳市空天产业功能区的中冶交投善筑成都装配式建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线上,混凝土、钢筋通过层层工序,逐渐变成建筑预制件。这样的建筑预制件就像一块块积木,一拼一搭间,盖房子变得简单、安全。

  公司生产厂长杨林很清楚其中的机遇,“装配式建筑正在抢占更多市场份额,目前整个市场的需求大于我们的产能。”为此,公司正在加快二期产线建设,投产后的产能至少是一期的一倍。

  摊子铺得越大,如何统筹管理降本增效成了杨林最看重的事。实现这一切的“法宝”都装在生产车间二楼的一间玻璃房子里。

  玻璃房子看似不起眼,却是厂里的“智慧大脑”。生产车间内产生的实时数据、生产记录、影像资料等信息都会汇集到这里,再通过工厂的生产设备管理系统、智慧工厂管理系统、能耗监控系统等八大系统,实现工厂生产流程业务场景全覆盖,使工厂业务指标数字化、实时化、可视化。

  在数字科技加持下,公司的管理变得更加精细、精准,生产线也因此更为高效,“今年我们还增加了一些起重设备,预计年产能将提高30%左右。”杨林说。在能源节约利用方面,公司也寻找到更优解,“依托能耗监控系统,可以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对比去年同期,能耗成本降低了20%至30%。”

  不久前,微网优联率先打造出全国3C行业首家5G-A智慧工厂,标志着5G技术在工业制造领域的深化应用;特锐德川开电气智慧工厂实现从“智能制造”到“低碳智造”转型;基于智慧工厂,天味食品实现领先行业平均3-5年的智能化系统布局;通过设备更新,华融化学引进了全国首台套国产片状氢氧化钾定制化自动化包装生产线……

  智改数转是新型工业化的必答题,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023年,成都获批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首批试点城市。目前,已培育48个智能工厂和110个数字化车间,打造4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31个优秀场景,2家单位成为国家“数字领航”示范,2家企业成为全球“灯塔工厂”。

  5月召开的成都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上,对加快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作出部署。成都明确,到2025年底,完成360家以上试点企业数字化改造;到2026年,培育智能工厂超过100个,建设数字化车间超过300个、数字产线个。

  7月第一个周末,麓湖公园社区上空,无人机穿梭于湖面之上,精准地将咖啡、烧烤、汉堡送到市民游客手中。

  “想象一下,只需短短3分钟,无人机便能跨越1.5公里的直线距离,将咖啡送至消费者手中,从下单到享用,全程不过10分钟。”成都携恩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6月20日,随着塔台发出指令,一架载人直升机从洛带通用机场起飞,经停中国-欧洲中心、青城山,再稳稳落回洛带通用机场。随后,这架飞机再次起飞,串联天府国际机场和双流国际机场后顺利返航。

  “我们从洛带机场起飞,飞抵中国-欧洲中心时,只用了15分钟。按照路面导航计算,在出行高峰期,同样的距离需花费1小时左右。”四川沃飞长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屠强作为乘客参与试飞,他认为,低空出行的优势已然显现。

  在工信部等五部门公布的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中,成都赫然在列。车辆在“智慧的路”上驰骋,通过精准测算车速,实现在“绿波带”上畅行;“聪明的车”可以自动驾驶,载着乘客安全到达目的地……科幻片里不可思议的画面,正慢慢在现实中上演。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汽车、氢能、人形机器人等新领域孕育出新产业、诞生了新赛道。

  向“新”而行,成都也更新了产业建圈强链行动“线路图”,将低空经济、氢能纳入重点产业链,自此,成都产业建圈强链重点产业链累计达30条。

  放眼当下,东方氢能产业园内,西部首座制氢加氢一体站正加紧建设;由海艺互娱、晓多科技和明途科技开发的3个大模型已成功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正在对人形机器人的多项能力进行攻关研发,未来将让“成都造”人形机器人具备理解、推理和执行三合一的强大人工智能能力……

  瞄准未来,成都提出2026年目标──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更加健全,产业综合实力和示范推广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7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6月12日,西部首个、成都唯一的鸿蒙生态创新中心及全国首个鸿蒙生态产业园落地成都,体现了行业领军企业以及产业链主、链属企业对城市发展前景高度看好。

  “我们将利用产业园作为鸿蒙生态的重要载体,积极打造鸿蒙化转型升级试验田、鸿蒙化场景样板点、鸿蒙技术应用交流平台以及鸿蒙专业人才聚集地。”鸿蒙生态服务公司总经理杜金彪说。

  早在2020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就已迈过1万亿元大关。根据《成都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2025年有望突破1.5万亿元,成为全国产业版图上不容低估的一极。

  同样在6月中旬,作为全球光伏行业首家世界500强企业,通威携光伏新能源产业链产品精彩亮相SNEC PV+第十七届(2024)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展览会,举行了多个重磅战略签约和专题活动,进一步与全球伙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在成都,以通威光伏为龙头,围绕“补链、强链、延链”,靶向精准招商,签约落地雄川氢能、上海莒纳项目,补齐碳纸、双极板、催化剂等燃料电池关键缺失零部件;成功引进河北海生年产75万吨光伏组件封装材料项目,填补光伏玻璃空白;签约落地广州纳诺铝箔新材料项目,补齐锂电辅材空缺;以东方氢能产业园为依托,引进国富氢能、东德实业等10余家上下游企业入驻,打造具有较强韧性的氢燃料电池产业链供应链……

  独木不成林。经济学家常把一家龙头企业比作一棵大树,而把产业集群比作森林。一家企业不是地方产业的全貌,产业串珠成链、集链成群,才能“枝繁叶茂”。

  产业是经济之本,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成都精准发力,构建具有成都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突出企业集群培育夯实产业基础。2023年,企业新上规971家、上市过会15家、上云2.2万家,累计上榜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6家,本土世界500强企业增至4家,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达146家,数量均居中西部首位。

  如今,成都已拥有国家级产业集群9个,包括3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2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4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聚焦8个产业生态圈、大力发展30条重点产业链,培育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14条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

  今天的中国,自强不息,充满活力。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投入运营,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中国制造增添了新亮色。

  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成都,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前瞻部署未来产业,构建富有四川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之潮涌动澎湃。

  龙头企业顶天立地──这里,有全球光伏行业首家世界500强企业通威集团,有中国最大农牧企业之一的新希望集团,有让“私人影院”走进寻常百姓家的极米科技,有四川工业发展史上单体投资额最大的制造业项目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

  中小企业铺天盖地──这里,有立志成为成都本土“灯塔工厂”的辰显光电,有研制出全球第一片大面积碲化镉发电玻璃的中建材光电,还有发射全球首颗双核AI商业卫星的国星宇航……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

  锚定高质量,激发新动能,成都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记者 李艳玲 吴喆)半岛综合app官网客户端下载半岛综合app官网客户端下载


热门产品